第十一屆滬粵台孫中山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在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之際,以「孫中山精神的當代價值」為主題的2025年滬粵台「紀念孫中山學術研討會」,三月中在上海興華賓館舉行。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李建榮在會上致詞呼籲,傳承研究弘揚孫學思想,是永無止境的學術志業,「振興中華正在路上,兩岸同胞一起努力」。
兩岸三地共同舉辦的孫學研討會已經進入第十一屆,本屆主辦方為上海中山學社。三月十四日至十五日舉行的研討會上,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中山學社社長徐毅松;廣東孫中山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孫中山研究所所長趙立彬及來自台灣的財團法人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李建榮在開幕式上代表三方致詞。台灣方面計有十二位學者提出論文,包括國父紀念館研究員鍾文博在會上以「從孫中山的大亞洲主義演講到談王道文化、濟弱扶傾與互助利他思想」為題的主旨發言。
徐毅松表示,這次研討會從學術角度,總結和昇華孫中山等革命先驅,「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為今天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貢獻精神激勵和思想啟迪。
趙立彬則提出此項研討會已成為重要的學術交流平台,凝結了兩岸學者越走越近、越走越親的心聲。他表示弘揚中山精神發揮中山精神當代價值,是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交融、增進同胞心靈契合的需要。願意和各合作單位把紀念孫中山精神的品牌越擦越亮。
李建榮則指出,孫中山先生作為一個時代的巨人和偉人,其「天下為公」的人格,領先於時代的國際觀,及其對中國發展建設的長遠擘劃,到今天仍有寶貴價值,值得學界不斷深入探討。
李建榮也代表該會董事長、前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對大會順利召開表示祝福。他也介紹了中國國民黨中央、國父紀念館以及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以各種不同形式在三月舉辦紀念特展、研討會、座談會及音樂會、植樹、健行等活動,以紀念孫中山先生倡導國民革命,救國救民的偉大貢獻。
開幕式上,上海中山學社委託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韓昭慶團隊,研究製作的「孫中山先生國內外行跡圖」首次公開發布。
與會學者在閉幕式後,也到上海香山路七號參觀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並聽取故居單位的介紹。
會後參觀中山故居台灣代表團全體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