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座談
《座談會》
114年3月7日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紀念座談會

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紀念座談會圓滿落幕
中華民國114年3月7日,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與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於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智庫B2成功舉辦「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紀念座談會」。本次座談會以「三民主義理想的永恆追求」為主題,回顧了孫中山先生一生的歷史貢獻,並深入探討了三民主義對於當今兩岸關係及台灣社會的影響。此次活動匯聚了來自學界、政界及各界人士,共同紀念中山先生,並展望未來的發展。
座談會於上午9時正式開幕,由主辦單位中國國民黨主席、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朱立倫,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分別致開幕詞。朱立倫在致辭中強調,孫中山先生是中華民國的國父,更是兩岸四地人民的共同信仰,無論在亞洲還是全球,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世界各地的華人社會。吳伯雄董事長則帶領大家共同回顧了中山先生的偉大事業,建立民國的艱辛不易。但更重大的意義在於我們應從國父身上效法其百回不折的勇氣與決心,踏實鑽研學問以濟世救國。
隨後,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也以會議嘉賓身份致詞,馬英九表示,孫中山先生的理想和追求,尤其是在民生、民族及民權三方面的理念,至今仍具有極高的價值,並且在當前兩岸和台灣社會的發展中具有指導意義。他呼籲大家秉承中山先生的理想,共同為兩岸的和平穩定和台灣的發展做出貢獻。
本次座談會的第一場次由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李建榮主持,並由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劉維開帶來了主題演講《永不放棄——北上與逝世百年回顧》。劉教授回顧了中山先生逝世前北上推動國是會議的歷史過程,講述了當時的艱難局勢及孫中山的堅持與智慧。隨後,倪仲俊教授發表了題為《民族主義—大亞洲主義的歷史意義》的演講,深刻剖析了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思想,並探討了他在北上途中路過日本神戶時提出的大亞洲主義理念。與談人吳啟訥教授則與與會者分享了對這一思想的當代解讀。
在座談會的第二場次中,討論的焦點轉向了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與民權主義的當代意涵。華梵大學特聘教授杜震華在專題討論中,分享了台灣經濟發展的經驗,並探討了兩岸在均富思想方面的實踐差異與挑戰。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莊奕琦則從學術角度深入討論了台灣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兩岸經濟未來的合作可能性。
其後,周陽山教授講述了中山先生的憲政思想及其對中華民國憲法精神的影響,並探討了在當前台灣政治發展中的角色。桂宏誠教授在與談中則對台灣當前的民主發展深入省思,並提出了對未來發展的建議。
座談會以熱烈的圓桌論壇做了完美的收尾,由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主持。論壇主題為「中山先生的歷史貢獻及時代超越」,與談人包括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所兼任教授趙建民、台大政治系暨國家發展研究所退休教授葛永光、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王文隆等多位學者。他們圍繞中山先生的歷史意義、其思想對當今兩岸關係的啟發,以及三民主義理想在現代社會中知行合一的實踐價值,進行了深入討論,與會學者表示,孫中山超越時代的政治理念,不僅對中國近代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更對當前兩岸創造共榮和諧關係和國家未來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
最後,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對本次座談會進行了閉幕致詞。夏立言指出,這場座談會不僅是對中山先生百年遺產的回顧,也是對當前兩岸局勢和台灣政治發展的深刻反思。他呼籲國人要在繼承中山先生理想的基礎上,發揮集體智慧,為兩岸及東亞的和平穩定共同努力。
本次座談會在熱烈反響中圓滿落幕,與會者一致認為,透過對中山先生一生事業的回顧與探討,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三民主義理想在當代的價值和意義,並且為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反思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