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山獎助 > 近年得獎人介紹

中山獎助

《近年得獎人介紹》

103年學術著作獎得獎人
2014.11.04

     洪德欽教授,現年五十六歲。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法學碩士、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法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所兼任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合聘教授以及國際貿易與經營研究所兼任教授。

        此次以《WTO 法律與政策專題研究》專書( 第2 版) 獲選為103 年度人文社會類中山學術著作獎。本著作對WTO 有關之各項議題加以探討分析,採取綜合研究法為基礎,進行跨學科整合。內容包括方法論、基本原理與重要原則、組織架構與決策模式、貿易救濟措施、農產品貿易、生物科技、環境與貿易、安全例外、區域經濟整合、爭端解決等。專書不僅探討學理上之協定條文,亦著重實務面之政策分析與案例研究,各章結論亦提出務實建言,足可供決策者及為政者參酌。

        本專書共15 章,本文677 頁,乃國內少數針對WTO 體系加以深入研究的水準之作,除有宏觀視野與豐富論證外,尚能突破傳統釋義學在研究方法與研究結論的侷限。全書包羅廣泛,論述嚴謹,有理有據,學用並重。由其中可得窺作者用功之深,眼界之廣,使本專著展現出不凡之見地與相當之學術水平,應予推崇獎勵。

 

    陳明郎教授,現年五十三歲。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神戶大學經濟經營研究所客座教授。此次以《兩部門人力資本模型下的最適要素所得稅歸宿》獲選為103 年度人文社會類學術著作獎。

        本著作顛覆傳統理論文獻觀點,引用直觀合理的假定來重新評估課稅對於勞動與資本兩種生產因素所帶來的效率損失。指出多年來臺灣資本與薪資所得均陷於適用同一綜合所得稅率之迷思,然而除實質資本外,經濟成長也須依賴人力資本累積,沒有人才即免談經濟成長。人力資本累積可擺脫邊際生產力遞減之枷鎖,使經濟成長率不受「自然成長率」制約。

        是故最佳租稅政策正應輕課薪資所得,尤其臺灣目前正面臨人才出走的壓力,對經濟成長的負面影響絕不亞於國際資本流動。因此在評估兩者的相對關係時,此模型對於仰賴高階人力甚深的臺灣而言別具意義。

        本論述主要貢獻在於運用動態均衡中標準模型的延伸及增強,來尋求福利效果的有效評估。雖以理論為主幹,但學術分析精闢嚴謹,結論建議深刻務實,已被納入中央研究院《租稅建議書》,做為政府當前「兩稅合一」修正案之重要參考,亦為臺灣目前面臨資本利得課徵議題的公共政策辯論,提供富有深度的理論基礎。成果豐碩,值得肯定。

 

    刁維光教授,現年五十二歲。國立清華大學博士,現任國立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所教授。此次以代表作《紫質敏化太陽能電池》獲選為本會103年自然科學類學術著作獎。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 是一種在弱光下即可運作的新世代光伏元件,極具商業化的潛力。過去二十多年來在DSSC 光敏染料方面的研究皆以釕(Ru) 金屬錯合物為主,但是其元件效能一直無法突破瓶頸。刁維光教授領軍的研究團隊仿效大自然綠色植物中的光合作用,研發出一系列具推–拉電子基的高效能鋅紫質(zinc porphyrin) 染料,其不但可以有效克服紫質分子的堆疊問題,並將元件的吸光能力擴展到近紅外光的範圍,大幅提升其元件效能而廣受國際矚目;其研究團隊與中興大學以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所共同發表的研究成果,在至今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就已被廣泛引用了超過兩千一百餘次,可見其研究成果的重要性。

        本著作除了將紫質敏化太陽能電池之相關研究及文獻報導進行有系統而完整的回顧外,亦就仿生葉綠素的設計概念做深入的分析與探討,有助於未來DSSC 產業化的發展。刁維光教授之研究無論在學理上或應用面都有極大貢獻,成就居世界領先之地位,為全球替代能源發展的重要里程碑。